当前位置: 首页  >   职教资讯  >   正文 文章内容

什么是教育信息化2.0?

时间:2018-08-30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阅读:

教育信息化2.0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可从三个维度来理解:

  • 一是时间维度的表象概念,将改革开放至今的教育信息化称为1.0时代,将开启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称为2.0时代;


  • 二是基于目标维度的内涵概念,教育信息化2.0是整个教育生态的重构,通过颠覆性地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终致力于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 三是基于教育变革维度的实践概念,包括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治理新模式等三个转变。

教育信息化2.0的价值取向不仅是技术的更新与应用,更多的是促进技术同教育更好地融合,重塑教育的生态系统,进而推动教育现代化。因此,教育信息化2.0的基本特征应是“生态+人本+智能”(见图1),三者作为教育信息化2.0生态系统的三个重要节点相互影响、协同推进,其中,人本化的服务是目标,生态和智能是构建途径。



教育信息化2.0更侧重以“数据”为基础


数据是人工智能的燃料,也是驱动教育智慧的基础。教育领域的数据呈现典型的富媒体化、海量化、时序化的特点,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也日益丰富;也正是基于此,教育领域的数据在研究层面、政策层面和实践层面都日益获得广泛关注。


大数据技术的突破与广泛应用也驱动了人工智能的实质进步,未来教育将是教师与人工智能教师协同共存的时代。作为新一代的架构和技术,教育信息化2.0将更注重经济地从广泛可获取的、大容量的、不同结构和类型的数据中获取教育价值。其突出的优势就是分析事物注重“量化证据”,不再仅是进行样本分析,而是依托于所有数据;不仅仅揭示因果关系,而且揭示相关关系。同时,数据也是实现“人本”、“生态”、“智能”三要素协同发展的前提。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教育大数据在中小学中的应用不理想,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大数据在自然采集和应用两方面存在脱节:

  • 一方面,诸如视频监控等终端设备采集了海量数据,但仅能发挥安防等方面的价值;


  • 另一方面,缺失连续、全面、科学的数据支持,导致智慧教学容易流于表面。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可能是没有充分考虑这种多模态数据融合应用的方法,导致教育大数据的价值难以体现。


此外,面向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自动评估,涉及到大量的过程性数据附着在学校的各类传感器及应用系统上。因此,将各模态数据完整综合起来考虑其融合性十分必要。教育信息化2.0语境下的数据,应是面向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多模态数据的融合应用。


教育信息化2.0更侧重以“智能”应用为途径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一直试图赋予机器识别、解释和表达情绪的能力;在这一领域进行的研究越来越多,加上信号处理和人工智能的进步,将促进先进的智能系统(包括智能教学系统)的发展。


根据最新发布的《新兴技术的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The Cartner Hype Cycle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2017版),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AI)刚刚越过曲线高峰(即处于狂热期),并成为推动透明化、身临其境体验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预示未来几年仍是发展人工智能和应用人工智能的黄金期;同时,Alpha Go连续击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与柯洁等一系列热点事件,也展现了人工智能深入影响现实世界(包括教育)的可能性与潜力。

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价值目标是提升教育的效果、效率与效益,而智能化是其重要途径,推动并扩展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是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任务。也正因为此,在整个《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智能”出现了36次,成为词频最高的词之一。


其实,不仅是中国,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于2018年3月1日发布的《美国机器智能国家战略》,也对机器智能做了战略部署;同时,从如何用机器智能来推动教育(培训)和在教育中培养具有机器智能素养的劳动者两个角度,做了全面诠释。

总体来说,国内外智能教育及技术的不断探索与应用,一方面正不断促进教育工作的改进与优化,推进教育系统的变革与提升;另一方面也为今后教育的发展拓展了全新的路径。


在教育信息化2.0构筑的开放教育生态里,除了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以外,异构、异源的数据能够被无感汇聚采集、分析与应用,为更精准地向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创造了前提,体现了另一个维度的智能——数据智能;为实现这类“智能”,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未来物联感知、情感计算、图像识别等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技术智能”与“数据智能”的双轮推动下,教育信息化2.0将有可能揭开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新图景,从供给侧(优质资源、优质教师、优质学伴等)革新突破,从而破解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充分的难题。


教育信息化2.0更侧重以开放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为核心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关联、协同演化和动态平衡。教育信息化2.0致力于构建面向全社会的新型教育生态系统,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形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其重要的指导思想应是教育信息生态学(Education Information Ecology)。它是借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来研究教育信息、人、教育信息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规律及其整体生态平衡的一个分支学科。


目前,国内关于“教育信息生态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教育应用而展开,重点强调“系统”与“生态”理念,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促进入与教育信息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育信息生态学融合并发展了信息生态学的系统观和教育生态学的生态理念,以“生态化”的视角来解决当前教育信息系统出现的相关问题,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教育信息化2.0指向的教育生态体系是一个由“教育管理部门一学校一供应商一教育主体(教师、学生等)一社会主体(家长、公众等)”构成的复合社会生态系统。在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下,“人本化”带来的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与个性化及富媒体终端带来的数据来源的复杂性,迫切要求以“生态”的策略打造开放教育生态系统。


主要有两种策略:

  • 一是开放策略,包括开放标准、架构和接口,且需要促进系统内各要素间的协同;


  • 二是联结策略,在2.0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行业细分与业务垂直划分将更为精细,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的供给来自于不同的供应商将是常态,如何以标准的形式联结不同数据的生产者,共享服务能力与服务数据,是后续能发挥数据价值的关键。


教育信息化2.0更侧重以“人本”服务为目标


教育信息生态系统是教育信息生态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即“在教育信息环境中由人、技术、价值和实践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该系统将“技术”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强调,但系统的核心要素是技术支持下的人的实践活动,其核心价值在于促进“人的信息化发展”。


提出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出发点之一就是促进技术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作用。教育信息化应从现有满足某一个维度的功能性取向,进化到面向师生的个性化服务、注重个体差异与体验的人本服务取向。为实现人本服务,应“富媒体”化提供多样的服务资源与路径,以智慧的“诊断”作为实现人本服务的策略。